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02:04:37  浏览:90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加强税源管理,减少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决定,1998年6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漏征漏管户的清查工作。现就清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清查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的推进,偷逃税与反偷逃税的斗争也更加激烈,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逃避纳税义务,有的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不办理;有的虽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不按时如实申报纳税,且采取经常更换经营地点等方式逃避税务机关监控;有的则乘企业改
制、改组之机,以各种承包、租赁经营方式偷逃税收;有的钻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搞假福利、假校办、假劳动就业、假新办“三产”企业等。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势必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并将干扰税收征管秩序,破坏公平竞争机制,损害国家税法尊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进程。为此,总局决定通过开展漏征漏管户的清查工作,摸清税源底数,查补漏缴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完善防范措施。
二、清查的范围与重点
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另行通知,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应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单位和个人,已办理税务登记但未申报或出现异常申报的纳税单位和个人,均应列
入此次清查范围。清查重点为:
(一)已办理工商登记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二)按规定不需办理工商登记而由有关机关批准设立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三)其他已发生纳税义务但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四)企业改制、改组中新建、合并、分设、破产、解散的单位;
(五)代征、代扣单位;
(六)各类集贸市场及专业市场;
(七)未申报或申报异常的单位和个人;
(八)钻税收优惠政策空子的各类“假企业”;各类承包、租赁经营户;大商场中的出租柜台;写字楼、宾馆和饭店的租用客户,人防工程设施改为商用的租用客户;
(九)各类企业集团及其内设或下属机构;各类分支机构;
(十)各类办事处、中转仓库等非营利单位。
各地要根据上述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清查重点。
三、清查的方法和步骤
清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98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为宣传动员和准备阶段。首先,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办法》,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会和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外做好宣传,发动纳税人对照《办法》自查自纠,到税务机关补办
税务登记,补缴税款;其次,以县(区)级税务机关为单位,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一次查验核对,即由县(区)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之间相互核对税务登记户数,找出各自的漏征漏管户并互相及时通报,同时要主动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和民政等部门核对注册和
注销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团法人及其组织机构统一代码,为实地清查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7月1日至8月31日)为重点清查阶段。各级税务机关要统一组织人力,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重点地对纳税人进行实地清查,核查其税务登记证件和纳税情况,边清查,边组织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入库。
第三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为总结建制阶段。各地要通过清查工作,分析漏征漏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规范纳税人征管档案,制定相应的税源监控措施。
四、清查的政策界限
清查工作要遵循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具体政策界限为:
(一)凡按照本通知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之前申请补办税务登记的,可免于处罚;补缴税款的,可只补税不罚款。
(二)凡于1998年7月1日之后经清查发现的漏征漏管户,该补税的要依法补征税款,并严格按规定加收滞纳金;该处罚的要依法从严处罚,不得以补代罚;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五、清查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清理漏管户、清查偷逃税是加强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税收秩序的一次综合治理,对完成和超额完成1998年组织收入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紧密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
配合,争取成立由政府领导同志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扎实做好这次清查工作。
(二)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有关报刊公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也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广大纳税人
家喻户晓,以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进行自查自纠。《通告》见报和张贴的时间统一定为1998年6月1日。
(三)要结合清查,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要把这次清查工作与清理欠税、抓个体私营业户建帐建制以及调整定额等工作结合起来。并要针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专管员职能由管户向管事转换后,合理调配人力,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四)要及时汇报清查情况,建立税务登记信息资料库。清查工作要分阶段向总局汇报,并及时简报清查动态。清查工作结束后,要通过电子信息网络,逐级汇总建立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信息库,并于1998年10月20日前将清查工作总结、典型案例、统计表(式样附后),一并
报送总局。
附件:1.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告
2.漏征漏管户清查情况统计表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告
为了加强税源管理,减少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决定,1998年6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漏征漏管户的清查工作。现将清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清查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的推进,偷逃税与反偷逃税的斗争也更加激烈,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逃避纳税义务,有的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不办理;有的虽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不按时如实申报纳税,且采取经常更换经营地点等方式逃避税务机关监控;有的则乘企业改
制、改组之机,以各种承包、租赁经营方式偷逃税收;有的钻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搞假福利、假校办、假劳动就业、假新办“三产”企业等。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必将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干扰税收征管秩序,损害国家税法尊严,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通过开展漏征漏管户的清查工作,以摸清税源底数,查补漏缴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完善防范措施,鼓励依法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清查的范围与重点
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应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单位和个人,已办理税务登记但未申报或出现异常申报的纳税单位和个人,均应列入此次清查范围。清查重点为:

(一)已办理工商登记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二)按规定不需办理工商登记而由有关机关批准设立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三)其他已发生纳税义务但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四)未申报或申报异常的单位和个人;
(五)代征、代扣单位;
(六)各类集贸市场及专业市场。
具体清查重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上述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
三、清查的方法和步骤
清查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98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为自查自纠阶段。由纳税人对照本通告自查自纠:(一)应当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应当主动到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办税务登记;(二)未按规定如实申报纳税的纳税人应当主动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
税款。
第二阶段(1998年7月1日至8月31日)为重点清查阶段。由税务机关统一组织,并与有关部门配合,对纳税人进行实地清查,核查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和纳税情况;纳税人应当主动出示税务登记证件、完税凭证,积极配合清查。
四、清查的政策界限
清查工作要遵循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具体政策界限为:
(一)凡按照本通告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之前申请补办税务登记的,可以免于处罚;补缴税款的,可以只补税不罚款。
(二)凡于1998年7月1日后经清查发现的漏征漏管户,应该补税的要依法补征税款,并严格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应该处罚的要依法从严处罚,不能以补代罚;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三)对于漏征漏管户,任何人都有权向税务机关检举,一经查实,税务机关将按规定予以奖励。
特此通告。

附件2:漏征漏管户清查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计算单位:户、万元
-----------------------------------------------------------
| 项 目 |工 商| 清查前 | 清查后 | 其中:国税、| 清查出漏征漏管户数| 查 补 金 额 |
| |登 记| 税务登 | 税务登 | 地税共同登 |----------|------------|
| 类别 |户 数| 记户数 | 记户数 | 记户 |漏征户|漏管户|合计|税款|滞纳金|罚款|合计|
|---------|---|-----|-----|-------|---|---|--|--|---|--|--|
|合计 | | | | | | | | | | | |
|---------|---|-----|-----|-------|---|---|--|--|---|--|--|
|国有经济 | | | | | | | | | | | |
|---------|---|-----|-----|-------|---|---|--|--|---|--|--|
|集体经济 | | | | | | | | | | | |
|---------|---|-----|-----|-------|---|---|--|--|---|--|--|
|私营经济 | | | | | | | | | | | |
|---------|---|-----|-----|-------|---|---|--|--|---|--|--|
|个体经济 | | | | | | | | | | | |
|---------|---|-----|-----|-------|---|---|--|--|---|--|--|
|联营经济 | | | | | | | | | | | |
|---------|---|-----|-----|-------|---|---|--|--|---|--|--|
|股份制经济 | | | | | | | | | | | |
|---------|---|-----|-----|-------|---|---|--|--|---|--|--|
|外商投资经济 | | | | | | | | | | | |
|---------|---|-----|-----|-------|---|---|--|--|---|--|--|
|港澳台投资经济 | | | | | | | | | | | |
|---------|---|-----|-----|-------|---|---|--|--|---|--|--|
|其他经济 | | | | | | | | | | | |
-----------------------------------------------------------
负责人: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1998年5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关于印发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关于印发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的通知

1996年2月17日,国家商检局

各直属商检局:
现将《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办法》(试行)和《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标准》(试行)印发你们,试行期间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国家局。

附件一: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办法(试行)
1.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发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收费办法及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1994〕794号)发布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收费办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的收费标准由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制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2.对外贸易关系人(买方、卖方、承运、储运、装卸等部门)、检验机构、仲裁以及生产等部门委托商检机构对所提供样品进行检验鉴定的业务,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见附件二)计收。
委托商检机构对需扦取样品的批量产品的检验鉴定,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发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收费办法及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1994〕794号)文件计收。
3.委托检测危险品、有毒有害产品的加收应收费用的50%。
4.未列入本办法收费标准项目的收费,可参照国家规定的其它检验费标准或本标准中相类似的项目收费。无参照项目的按下列检验成本核算公式核计检验费用:
检验费用=(材料费+水电燃料费+检验用房维修费+仪器设备折旧费+仪器设备维修费)×(1+10%)
注:10%为管理费用
5.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的收入纳入商检收入管理,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
6.本办法由国家商检局负责解释。
7.本办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

附件二:委托商检机构检验鉴定业务收费标准(试行)
收费单位:元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一、 |农副土产食品类 | | | |
|(一) |物理、感官项目 | | | |
| 1. |粮谷、食品类 | | | |
|(1) |不完善粒 | 项 |20 | |
|(2) |细度 | 项 |20 | |
|(3) |斑点粒 | 项 |20 | |
|(4) |异色粒 | 项 |20 | |
|(5) |膨胀度 | 项 |30 | |
|(6) |缺陷率 | 项 |20 | |
|(7) |烹调性 | 项 |20 | |
|(8) |复水性能 | 项 |20 | |
|(9) |波美度 | 项 |20 | |
|(10)|发芽率 | 项 |60 | |
|(11)|筛目(细度) | 项 |30 | |
|(12)|花粉含量 | 项 |50 | |
|(13)|蜂皇浆鲜度 | 项 |100 | |
|(14)|其它感官项目 |每项 |10 | |
| 2. |罐头类 | | | |
|(1) |密封试漏 | 项 |20 | |
|(2) |涂层厚度 | 项 |30 | |
|(3) |迭接率 | 项 |20 | |
|(4) |紧密度 | 项 |20 | |
|(5) |完整率 | 项 |20 | |
|(6) |其它感观项目 |每项 |10 | |
|(二) |理化项目 | | | |
| 1. |硝酸盐 | 项 |80 | |
| 2. |咖啡因 | 项 |100 | |
| 3. |茶素(咖啡碱) | 项 |50 |溶重法 |
| | | |150 |液相 |
| 4. |单宁(茶多酚) | 项 |50 | |
| 5. |蛋白质 | 项 |150 | |
| 6. |山梨酸 | 项 |150 | |
| 7. |苯甲酸 | 项 |150 | |
| 8. |甘草酸 | 项 |150 | |
| 9. |番茄红素 | 项 |9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10.|酒精度 | 项 |30 | |
| 11.|乳制品杂质 | 项 |50 | |
| 12.|四甲基咪唑 | 项 |150 | |
| 13.|杀虫脒 | 项 |200 | |
| 14.|旋光度 | 项 |80 | |
| 15.|糖精钠 | 项 |150 | |
| 16.|水份 | 项 |50 |烘干法 |
| | | 项 |80 |溶剂萃取法 |
| 17.|淀粉 | 项 |100 | |
| 18.|芥酸 | 项 |150 | |
| 19.|酸价 | 项 |50 | |
| 20.|皂化价 | 项 |60 | |
| 21.|碘价 | 项 |50 | |
| 22.|色素 | 项 |120 | |
| 23.|抗生素 | 项 |200 | |
| 24.|组胺 | 项 |80 | |
| 25.|有害元素 |每项 |150 |系指汞、铅、 |
| | | | |镉、砷、铬、硒、 |
| | | | |镍、铜、锡、锌 |
| 26.|其他元素 |每项 |100 |系指碘、磷、 |
| | | | |钙、铁、镁等 |
| 27.|黄曲霉毒素 | 项 |300 | |
| 28.|农残 |每项 |150 | |
| 29.|维生素 |每项 |120 | |
| 30.|氨基酸 |每样 |200 |每样17种氨基酸 |
| 31.|五氧化二磷 | 项 |100 | |
| 32.|水不溶物 | 项 |50 | |
| 33.|pH值 | 项 |30 | |
| 34.|灰份 | 项 |80 | |
| 35.|盐份 | 项 |50 | |
| 36.|含脂量 | 项 |70 | |
| 37.|含氮量 | 项 |100 | |
| 38.|粗纤维 | 项 |100 | |
| 39.|比重 | 项 |50 | |
| 40.|甲醛 | 项 |50 | |
| 41.|酚分类 | 项 |50 | |
| 42.|胆固醇 | 项 |100 | |
| 43.|过氧化值 | 项 |100 | |
| 44.|游离脂肪酸 | 项 |100 | |
| 45.|乳脂肪 | 项 |50 | |
| 46.|放射性物质检测 |每项 |300 | |
| 47.|各种糖类 |每项 |8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48.|雌雄激素 | 项 |200 | |
| 49.|■喹酸 | 项 |200 | |
| 50.|羟甲基糠醛 | 项 |80 | |
| 51.|二氯二甲吡啶酚 | 项 |200 | |
|(三) |细菌项目 | | | |
| 1. |各种菌属 |每种 |100 | |
| 2. |细菌总数 | 项 |80 | |
| 3. |葡萄球菌肠毒素 | 项 |300 | |
| 4. |贝毒素 | 项 |400 | |
| 二、 |畜产品类 | | | |
|(一) |物理项目 | | | |
| 1. |净绒率 | 项 |200 | |
| 2. |松毛 | 项 |60 | |
| 3. |长度 | 项 |50 | |
| 4. |蓬松度 | 项 |60 | |
| 5. |杂质 | 项 |40 | |
| 6. |净毛率 | 项 |150 | |
| 7. |细度 | 项 |100 | |
| 8. |水份 | 项 |50 | |
| 9. |回潮率 | 项 |50 | |
| 10.|含粗 | 项 |60 | |
| 11.|非动物纤维 | 项 |60 | |
| 12.|其它动物纤维 | 项 |100 | |
| 13.|气味 | 项 |10 | |
| 14.|皮张平方米重量 | 项 |20 | |
| 15.|皮张检尺 | 项 |20 | |
|(二) |化学项目 | | | |
| 1. |清洁度 | 项 |50 | |
| 2. |耗氧指数 | 项 |60 | |
| 3. |残脂率 | 项 |70 | |
| 4. |五氯苯酚 | 项 |200 | |
| 三、 |化工、金属材料、矿产品类 | | | |
|(一) |制样 | | | |
| 1. |塑料制样 | 模 |120 | |
| 2. |金属机械加工制样 | 只 |50 | |
| 3. |矿产品制样 | 样 |100 | |
|(二) |性能项目 | | | |
| 1. |橡胶混炼 | 批 |120 | |
| 2. |橡胶硫化 | 批 |120 | |
| 3. |热处理 | 批 |30 | |
| 4. |拉伸 | | | |
|(1) |橡胶、塑料 | 组 |8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2) |钢材 | 样 |40 | |
|(3) |钢丝绳(单丝) | 样 |30 | |
| 5. |弯曲及压丝 | | | |
|(1) |钢材 | 样 |20 | |
|(2) |塑料 | 组 |80 | |
| 6. |冲击 | | | |
|(1) |钢材 | 样 |50 | |
|(2) |塑料 | 组 |80 | |
| 7. |硬度 | | | |
|(1) |钢材 | 样 |30 | |
|(2) |橡胶、塑料 | 组 |50 | |
| 8. |钢材金相试验 | 样 |100 | |
| 9. |钢材晶间腐蚀 | 样 |120 | |
| 10.|塑料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 | 项 |80 | |
| 11.|塑料熔体流速率 | 样 |60 | |
|(三) |物理项目 | | | |
| 1. |挥发度、干燥失重 | 项 |50 | |
| 2. |化工品粘度 | 项 |60 | |
| 3. |凝固点 | 项 |60 | |
| 4. |馏程 | 项 |80 | |
| 5. |闪点 | 项 |50 | |
| 6. |灰份 | 项 |80 | |
| 7. |发热量 | 项 |80 | |
| 8. |热稳定性 | 项 |60 | |
| 9. |化工品比重、密度 | 项 |50 | |
| 10.|粒度试验 | 项 |60 | |
| 11.|pH值、折光率、旋光度 |每项 |50 | |
| 12.|总固量、凝固物、干胶量 |每项 |70 | |
| 13.|熔点 | 项 |50 | |
| 14.|聚合物粘度(橡塑) | 项 |80 | |
| 15.|聚脂切片粘度 | 项 |100 | |
|(四) |化学项目 | | | |
| 1. |化工品、芳香油主要成份化学分析 | 项 |120 | |
| 2. |有机物中微量元素 |每元素 |100 | |
| 3. |矿产品元素分析 |每元素 |100 | |
| 4. |钢材元素分析 |每元素 |100 | |
| 5. |氟石中有机物含量 | 项 |100 | |
| 6. |水份 | 项 |50 |卡氏法、蒸馏法 |
| 7. |皂化价(脂含量) | 项 |80 | |
| 8. |皂含量 | 项 |80 | |
| 9. |漂白试验 | 项 |80 | |
| 10.|酸价、羟值 | 项 |50 | |
| 11.|有机酸含量 | 项 |8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12.|碘价 | 项 |100 | |
|(五) |仪器检测项目 | | | |
| 1. |气相色谱定量 |每样 |150 | |
| 2. |液相色谱定量 |每样 |200 | |
| 3. |红外光谱仪 |每样 |100 | |
| 4. |极谱仪 |每项 |70 | |
| 5. |原子吸收分析仪 |每项 |100 | |
| 6.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每项 |100 | |
| 四、 |纺织品类 | | | |
|(一) |织物结构 | | | |
| 1. |单位面积重量 | 项 |50 | |
| 2. |经纬密度、密度镜数 |每项 |50 | |
| 3. |折数 | 项 |60 | |
| 4. |织物纱支测定 | 项 |100 | |
| 5. |厚度 | 项 |20 | |
|(二) |织物组成分析 | | | |
| 1. |纤维鉴别 | | | |
|(1) |定性分析 | | | |
| a. |1—2普通纤维 | 项 |100 | |
| b. |每增加一种纤维 | 种 |50 | |
|(2) |定量分析 | | | |
| a. |1—2种普通纤维 | 项 |200 |含羊毛 |
| b. |2种天然纤维素纤维 | 项 |300 |指棉、亚麻、苎麻 |
| c. |每增加一种纤维 | 种 |100 | |
| d. |1—2种特殊动物毛 | 项 |300 |指马海毛、兔毛、驼 |
| 2. |含水率或回潮率 | 项 |50 |毛 |
| 3. |释放甲醛含量分析 | 项 |200 | |
|(三) |性能检测 | | | |
| 1. |强力 | | | |
|(1) |断裂强力和伸长率 | 项 |60 | |
|(2) |其它各项强力 |每项 |50 | |
| 2. |耐磨性能 | 项 |50 | |
| 3. |收缩率 | 项 |50 | |
| 4. |色牢度 | 项 |40 | |
| 5. |燃烧性 | 项 |120 | |
| 6. |防水性能 | 次 |40 | |
| 7. |起毛起球 | 项 |50 | |
| 8. |弹性回复性 | 项 |60 | |
| 9. |色差 | 项 |50 | |
| 10.|白度 | 项 |50 | |
| 11.|捻度 | 项 |50 | |
| 12.|纱线号数 | 项 |6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13.|纤度 | 项 |80 | |
| 14.|卷曲 | 项 |100 | |
| 15.|油份 | 项 |80 | |
| 16.|条干均匀度 | 项 |100 | |
| 17.|染色均匀度 | 项 |100 | |
| 18.|水份 | 项 |50 | |
| 19.|杂质 | 项 |50 | |
| 20.|偶氮染料检测 | | |GC—MS法 |
|(1) |定性分析 |每样 |850 | |
|(2) |定量分析 |每样 |1000| |
| 五、 |轻工类 | | | |
|(一) |玩具 | | | |
| 1. |机械物理性能测试 | |120 | |
| 2. |易燃性测试 | |60 | |
| 3. |毒性元素测试 |每种 |80 | |
| 4. |按英国填充材料条例测试 | |230 | |
| 5. |按美国A.O.A.C标准测试 | |160 | |
| 6. |唾液及汗液牢度 | 项 |80 | |
| 7. |染色试验 | 项 |80 | |
| 8. |增塑剂含量 | 项 |400 | |
| 9. |酚之含量 | 项 |350 | |
|(二) |纸张 | | | |
| 1. |恒温恒湿费 | 次 |150 | |
| 2. |检测费 | | | |
|(1) |非强度项 |每项 |30 | |
|(2) |强度项 |每项 |50 | |
|(3) |不透明度 | 项 |50 | |
|(4) |老化试验 | 项 |50 | |
|(5) |其它项目 |每项 |20 | |
|(三) |纸浆 | |1200| |
|(四) |陶瓷、搪瓷 | | | |
| |重金属含量 |每种 |150 |指铅、镉、锑等 |
|(五) |鞋类 | | | |
| 1. |皮鞋物理测试 |每项 |30 | |
| | |每双 | | |
| 2. |其它鞋物理测试 |每项 |100 | |
| | |每双 | | |
| 六、 |电动、电器类 | | | |
|(一) |安全项目测试 | | | |
| 1. |标志 | 个 |20 | |
| 2. |防触电 | 项 |20 | |
| 3. |耐压 | 项 |3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4. |绝缘电阻 | 项 |20 | |
| 5. |泄漏电流 | 项 |30 | |
| 6. |启动电流 | 项 |20 | |
|(二) |性能测试 | | | |
| 1. |输入功率和电流 | 台 |60 | |
| 2. |温升 | 项 |100 | |
| 3. |调速比 | 项 |50 | |
| 4. |噪声 | 台 |50 | |
| 5. |电气间隙 | 项 |30 | |
| 6. |电源线 | 项 |20 | |
| 7. |限温装置 | 项 |30 | |
| 8. |热效率 | 项 |50 | |
| 9. |电流 | 项 |20 | |
| 10.|电容电压 | 项 |20 | |
| 七、 |包装类 | | | |
|(一) |瓦楞纸箱 | | | |
| 1. |戳穿检测 | 项 |50 | |
| 2. |边压检测 | 项 |50 | |
| 3. |粘合检测 | 项 |50 | |
| 4. |抗压检测 | 项 |50 | |
| 5. |耐破检测 | 项 |50 | |
| 6. |跌落检测 | 项 |100 | |
| 7. |堆积检测 | 项 |80 | |
| 8. |水份检测 | 项 |40 | |
|(二) |塑编集装袋 | | | |
| 1. |吊拉检测 | 项 |300 | |
| 2. |撕裂检测 | 项 |200 | |
| 3. |拽落检测 | 项 |100 | |
| 4. |正位检测 | 项 |100 | |
| 5. |堆积检测 | 项 |100 | |
| 6. |跌落检测 | 项 |150 | |
|(三) |塑编袋 | | | |
| 1. |跌落检测 | 项 |100 | |
| 2. |拉断力检测 | 项 |150 | |
|(四) |麻袋 | | | |
| |跌落检测 | 项 |50 | |
|(五) |纤维板桶 | | | |
| 1. |跌落检测 | 项 |100 | |
| 2. |堆积检测 | 项 |100 | |
|(六) |木箱 | | | |
| 1. |堆积检测 | 项 |100 | |
| 2. |跌落检测 | 项 |100 | |
--------------------------------------------------------------------------------------------------------
--------------------------------------------------------------------------------------------------------
| | | 计费 | 收费 | |
| 编号 | 项 目 名 称 | | | 备 注 |
| | | 单位 | 标准 | |
|--------|------------------------------------------------|--------|--------|--------------------|
| 3. |起吊检测 | 项 |80 | |
| 4. |顶部承载 | 项 |80 | |
| 5. |水份检测 | 项 |20 | |
|(七) |钢桶 | | | |
| 1. |跌落检测 | 项 |150 | |
| 2. |渗漏检测 | 项 |100 | |
| 3. |液压检测 | 项 |100 | |
| 4. |堆积检测 | 项 |100 | |
|(八) |塑料桶(罐) | | | |
| 1. |跌落检测 | 项 |500 |低温 |
| 2. |堆积检测 | 项 |1500|高温 |
| 3. |密封检测 | 项 |80 | |
| 4. |悬吊检测 | 项 |80 | |
| 5. |防渗检测 | 项 |100 | |
| 6. |液压检测 | 项 |100 | |
| 八、 |鉴定项目 | | | |
|(一) |开箱查验费 | 箱 |20 |指进口机电仪产 |
| | | | |品开箱查看 |
|(二) |监装监卸 | 件 |2 |指船舱、机舱、 |
| | | | |火车、集装箱拼 |
| | | | |装货的监装监卸 |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一次性使用光纤针产品使用的紧急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一次性使用光纤针产品使用的紧急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4]1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期接到举报,在临床激光照射治疗过程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光纤针时同步加入了药品输液。为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经慎重研究,现就加强一次性使用光纤针使用的监管,紧急通知如下:
  一、一次性使用光纤针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应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未经核准注册的产品,不得销售使用。
  二、应立即通告辖区内该类产品生产企业,重新对产品说明书进行修改补充。补充后的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客观如实说明该产品的使用方法;
  (二)严格禁止在激光照射时加入任何药物;
  (三)明确该产品适用范围;
  (四)本产品必须由经专门培训后的医务人员使用;
  (五)明确禁忌症及其他注意事项。
  请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监局)通知各生产企业于2004年6月8日前将修改后的说明书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审查批复。2004年7月1日起,企业应按修改后的说明书进行产品包装印制,所有销售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光纤针都应配有经重新审定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三、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该产品销售单位的监管,对该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要责令企业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立即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0四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