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利用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50:17  浏览:92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利用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 总后勤部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利用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



今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全国城镇房地产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军队一些单位,尤其是位于城镇和地处沿海、沿江、沿边的单位,利用军队空余房地产与地方或外商(含港澳台商,下同)洽谈开发经营项目日益增多。在这些开发经营活动中,多数单位能按军委、总部的
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但也有一些单位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军队有关规定,擅自进行开发经营活动,给军队形象和军队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为积极稳妥地搞好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军队房地产在保障部队住用和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前提下,空闲多余部分,可依法进行开发经营。其范围包括: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房地产;经过核定营房限额住用面积后空余的整座、成片房地产;在用营区的零星院落;地处城市繁华地段、且被纳入城市规划开发和改
造的营区,以及其他闲置可开发的土地等。部队住用限额内的房地产,划定为军事禁区和安全保密要求高的单位使用的房地产,不得进行开发经营。在用营区划为军事行政区的房地产不准外商参与开发经营。
二、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由全军房地产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等大单位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归口管理工作。各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利用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组建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批
、业务管理等,应按供管渠道归口办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越权承办房地产开发事宜。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方针政策和归口管理办法,按军委、总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大单位要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本着稳妥、可行、有利的原则,编制三年或五年开发规划(以城市或地区为单位),报总部审批后,由总部和大单位为主组织成片和综合开发。军一级单位主要利用自管房地产,搞一些项目开发。要防
止一哄而上,随意开发,以及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军队长远建设的短期行为。
四、严格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审批手续。凡利用军队房地产进行开发经营的,均应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军队与地方换建、合建房屋管理规定》和《军队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严格办理审批手续,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越权审批或不经批准擅自搞开发
经营。凡开发利用军队房地产,不论数量多少,一律报总后勤部审批;如涉及到军事设施安全保密、影响军事设施使用效能或妨碍军事活动正常进行的,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审批;房产产权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外商的,报中央军委审批。
五、利用军队房地产与地方或外商合作开发经营,必须签订完备的合同或协议。鉴于以往一些单位在签订协议时条文不严谨,漏洞较多,甚至违背国家有关法律和军队有关规定等情况,今后军队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其文本应报上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查后方能签约,并经地方公证机
关公证。合同或协议中必须明确写入经军队主管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的条款。
六、要建立房地产基金,合理使用开发经营收益。各级的房地产开发收益均应建立基金,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弥补部队房地产事业经费的不足和扩大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严禁挪作它用。按规定上交的部分,各级均应按期如数上交,不得拖延或隐瞒不交。单位留用的部分,应主要用
于改善部队的住用条件,解决干部住房问题。
七、要增强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利用军队房地产进行开发经营活动,必须在军委、总部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有关房地产管理的法律和各项规定,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讲求效益,以房养房”的原则。对于擅自进行开发经营和违法违纪的单位、部
门和个人,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处,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决策人和当事人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各大单位接到本通知后,要对所属单位今年以来利用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将清理和贯彻本通知的情况,于明年二月底前专题上报。



1992年11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布《光纤复台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等26项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经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 告

二OO三年第4号

 

公布《光纤复台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等26项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经贸委批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等26项电力行业标准,其中《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25项为推荐性标准。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附件:26项电力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OO三年一月九日

 

附件:

26项电力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1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0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2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3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4
DL/T 833-2003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资格考核规则
 
5
DL/1 834-2003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
 
6
DL/T 835-2003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7
DL/T 836-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电可[1998]02号

8
DL/T 837-2003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电可[1998]03号

9
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SD230-1987

10
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11
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SD205-1987

12
DL/T 841-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阻尼式限流器使用技术条件
 
13
DL/T 842-200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14
DL/T 843-2003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SD271-1988

15
DL/T 844-2003
l2 kV少维护户外配电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16
DL/T 816-2003
电力工业焊接操作技能教师资格考核规则
 
17
DL/T 5172-20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
 
18
DL/T 5173-200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9
DL/T 5174-200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20
DL/T 5175-2003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21
DL/T 5176-2003
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22
DL/T 5177-2003
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
 
23
DL/T 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 336-1989

24
DL/T 5179-2003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热系统设计导则
 
25
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SDJ 12-1978
SDJ 217-1987

26
DL/T 5181-2003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SDJ 57-1985


厦门港水域渔排(网箱)、试验方舟管理暂行规定

福建省厦门海上安全监督局


厦门港水域渔排(网箱)、试验方舟管理暂行规定
福建省厦门海上安全监督局



为了维护厦门港水域航行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设施的安全。充分发挥海上水域效能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及“厦门港港章”和有关航道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指渔排(网箱),试验方舟(简称为水上设施)除应遵守厦门港港章及有关航道管理规定外,应遵守本规定。
二、凡在厦门港区水域内设置水上设施,必须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向厦门港务监督领取“厦门港水上设施登记申请表”填报一式二份,先报经所在单位,区水产局同意,再报厦门港务监督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设置。
三、凡所设置的水上设施须一律远离深水航道,习惯水道,码头、浮筒、锚泊区,并不得妨碍船舶的正常航行、作业及停泊。
四、不按指定地点或擅自设立水上设施者一律作违章处理。
五、设施所有人应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发现设施移位、沉没、漂失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并立即向厦门港务监督报告。
六、设施所有人不得随意改变设施的位置,数量、范围及用途,我督将定期对这些设施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设施所有人或管理人员应予配合。
七、凡设置的水上设施应按规定悬挂灯号,以保证船舶及设施安全,设施上有人看守的应配备救生、消防、防污设备。
(1)夜间:应在设施靠航道一侧最外方易见处悬挂白色环照灯一盏,灯的高度不少于设施平面一米。设施长度大于50米每隔50米设置一盏。
(2)日间:应在设施靠航道一侧最外端易见处挂三角红旗一面。设施长度大于50米每隔50米设置一面红旗。
(3)上述环照灯的视距不得少于1里。三角红旗的规格为0.6×0.4米。
八、本办法公布前已设置的水上设施应补办申请审批手续,否则仍按本规定第四条论处。
九、水上设施如停止使用时应自行拆除,并不得遗留任何障碍物。并报告港监注销,交回发给三角红旗。
十、经批准设置的水上设施如因国家建设需要,应在我督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拆迁,并由设施所有人承担一切费用。
十一、经批准的水上设施应按规定交纳有关费用。
十二、水上设施根据设立位置和其他情况有效期一年,设施所有人如要求延期使用必须到港务机关申请。港监机关审批签注予以延期。
十三、本办法自公布日起施行。



199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