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0年修订本)》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4:03:57  浏览:93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0年修订本)》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0年修订本)》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


通知

各上市公司: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0年修订本)》已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现予发布,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则
1.1 为规范股票上市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和股票发行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证券交易所管
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制定本规则。
1.2 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上市,适用本规则的规定。
1.3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申请在本所上市,由本所审查同意后安排上市。
1.4 本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则及中国证监会的授权对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信息披露义务的投资人及上市推荐人进行监管。

第二章 股票上市协议 董事、监事承诺和备案上市推荐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短期外汇贷款办法(附英文)

国务院


中国银行短期外汇贷款办法(附英文)

1980年8月30日,国务院

办法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银行吸收的外汇资金,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事业,增加外汇收入,特制订短期外汇贷款办法。

第一章 贷款的对象和使用范围
第一条 贷款的对象是生产出口商品和能给我国直接或间接创造外汇收入并具备贷款条件的单位。重点是支持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进行挖潜、革新、改造。
第二条 贷款的使用范围:
一、引进先进技术,进口设备、材料,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装璜。
二、进口原料、辅料加工出口。
三、发展交通运输、旅游事业,对外承包工程。
四、支持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
五、支持直接或间接创造外汇收入项目所需的短期周转资金。

第二章 贷款的条件
第三条 使用外汇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济效果明显。贷款项目花钱少、收效大、创汇高、还款快。使用贷款单位经营管理好,能充分发挥引进技术、设备、原材料的作用;能促进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能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能为国家多创外汇增加积累。
二、还款确有保证。借款单位必须有外汇来源和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并提出归还贷款本息的计划。搞出口产品的项目,使用贷款增加的产品,不列入国家的产品分配计划,优先提供出口。增加的收入和换回的外汇,首先用于归还外汇贷款本息。交外贸出口的商品,生产单位与外贸公司应签订产销、还汇合同或协议。其他贷款项目,必须持有有关部门同意使用其外汇收入归还贷款的批准文件。银行认为必要时,借款单位应由有外汇收入的单位担保,保证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三、国内配套落实。使用贷款进口的设备、物资,需要在国内配套的厂房、设备、水电汽、燃料、原材料,以及相应的劳动力、技术力量、人民币资金等,须经计委、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综合平衡逐项落实,纳入有关计划或签订经济合同。
四、项目经过批准。需要报上级批准和拨款的基建项目、技措项目,必须按照报批程序,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

第三章 贷款的申请、审批和使用
第四条 借款单位应向中国银行(在未设中国银行机构的地方向当地人民银行)办理申请贷款的手续,提出:使用外汇贷款的申请书;批准建设项目的文件和进口物资清单;已经落实的国内配套计划和有关的合同副本;经有关部门同意的归还进口设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计划。用出口商品还款的项目,要有生产单位和外贸公司签订的产销、还汇合同或协议。
第五条 国务院各部的贷款项目,由中国银行总行根据贷款条件逐项审查办理;地方的贷款项目,由各省、市、自治区中国银行的管辖分行在总行批准的计划数内,按照管理权限掌握审批。对需要总行和有关部委审查的贷款项目,应上报批准。银行审批贷款,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互相协作,密切配合。
第六条 贷款批准后,借款单位应到中国银行订立借款契约,开立贷款帐户,并办理进口订贷。对借款单位不及时签订借款契约或签订借款契约后不及时提出进口订贷卡片的项目,超过批准贷款文件规定的期限,银行即按自动撤销贷款处理。借款单位提出的订货卡片需经银行盖章有效。银行根据批准的进口物资清单审查核对,未经银行同意,借款单位不能变更贷款用途和进口物资的品种、数量。借款单位向国外订货的进口合同副本要送给银行备查。银行要积极主动帮助借款单位用好贷款。
第七条 金额比较大的贷款项目,借款单位应提出按年分季的用款计划。银行按照用款计划组织资金,借款单位按照用款计划用款。因计划不周或情况发生变化,借款单位应该在季末一个月以前申请调整用款计划。借款单位不按计划用款,未用部分和未报计划或超过计划的用款,银行向借款单位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对外筹措资金的损失。

第四章 贷款的期限和利率
第八条 贷款期限从开始用汇日算起,到还清本息止。用于进口原料、辅料加工出口的项目,一般为一年;用于进口设备(包括制造设备的材料)的项目,不超过三年;其他贷款项目,一般也不超过三年;使用买方信贷的贷款项目,不超过五年。
第九条 外汇贷款利率,由中国银行总行根据在国际市场上组织资金的成本加银行管理费确定公布。

第五章 贷款的偿还
第十条 借款单位应按照借款契约,在贷款期限内向银行还清贷款并按时支付利息。贷款到期,借款单位无力归还时,由担保单位偿还。必要时,中国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有权从借款单位和担保单位的帐户中扣收外汇(或外汇额度和人民币)。
第十一条 有外汇收入的借款单位,用自有的外汇归还;不直接收入外汇的借款单位,用提供外贸出口商品应收的外汇归还,即凭外贸部门或其他承担还汇部门开给的“归还外汇贷款额度凭证”,用相应的人民币到中国银行购买外汇归还贷款本息。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使用贷款增加的外汇收入,应首先用于归还贷款。
第十二条 用外汇贷款建设项目,在归还贷款本息期间,国营企业可以用贷款项目所增加的产品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固定资产占用费归还。实行利润留成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核定的基数留成比例,先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然后再归还贷款,但不得提取生产发展基金和增加利润留成资金。城镇集体企业可以用贷款项目所增加的产品利润(指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归还;企业的主管部门在归还贷款期间,不得从所属企业贷款项目提取利润和各项资金。
企业用上述款项归还当年应付贷款本息后,如有结余,其结余部分应照章缴纳所得税或上交利润;如有不足,其不足部分,报经税务机关同意,可以用贷款项目新增加产品应纳的工商税归还。
企业申请使用贷款时,须将有关文件抄送税务机关备查。

第六章 买方信贷的使用
第十三条 使用买方信贷的贷款项目,除本办法其他各条已有规定者外,应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借款单位必须向签订买方信贷协议的国家订货,并按中国银行与外国银行签订的买方信贷协议办理。
二、使用买方信贷的贷款项目,借款单位应在订货卡片上注明使用买方信贷。外贸公司同外国供货商签订的商务合同,应在支付条款中写明使用哪个银行的买方信贷。
三、与外商签订商务合同时,中国银行应同时与外国提供买方信贷的银行谈判,签订具体使用买方信贷的协议。对外签订协议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由总行办理,或由总行授权分行办理。

第七章 贷款的管理
第十四条 择优发放贷款。借款单位使用外汇贷款一定要进行经济核算,讲究经济效果。银行对用汇省、效果好、创汇多、还款快的企业、部门和地方,优先给予支持;对使用贷款效果不好,到期不能还款的企业、部门和地方,在工作没有改进以前,不发放新的贷款。
第十五条 明确经济责任。使用贷款必须订立借款契约。银行保证按契约提供资金;借款单位保证按契约用款并实现经济效果。贷款到期不还,银行从过期之日起,在原利率的基础上向借款单位加收百分之十到五十的利息。贷款必须用于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发生挪用时,挪用部分在原订利率基础上加倍计收利息。
第十六条 实行信贷监督。银行对每个贷款项目都要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工作。要协助借款单位实现经济效果,发挥银行信贷的促进、调节和监督作用。对比较大的项目,银行要参加对外谈判,在使用货币、支付方式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我方的建议。借款单位应向银行提供所需要了解的情况、资料、报表和合同副本。
对违反国家政策法令,不按规定、合同、契约办事,浪费外汇资金,造成损失和拖欠贷款的单位,银行要追究经济责任,并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提高贷款利率等经济制裁手段,直至向法院起诉。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财政部制订的《短期外汇贷款办法》随即废除。在本办法实施以前批准的贷款、签订的贷款契约,仍按原来规定办理。短期外汇贷款实施细则,由中国银行另行拟订。(附英文)

MEASURES FOR PROVIDING SHORT-TERM LOANS IN FOREIGN CURRENCY BY THEBANK OF CHINA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MEASURES FOR PROVIDING SHORT-TERM LOANS IN FOREIGN CURRENCY BY THE
BANK OF CHINA
(Approved and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August 30, 1980)
These Measures for providing short-term loans in foreign currency are
hereunder formulated with a view to speeding up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gramme and, on the basis of self-reliance and by using
the foreign currency funds absorbed by the Bank of China, developing
production of exports and other economic under-takings and increasing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as well.

Chapter I Eligible Borrowers and the Purposes for which Loans are to be Used
Article 1
Loans are to be granted to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and other
enterprises earning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ho can
meet the conditions for borrowing. The loans are primarily for encouraging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to tap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to support
their renovations and retooling old plants and equipments.
Article 2
The loans are to be used for:
a. financing import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essential to upgrading the borrower's productivity and the quality,
variety and packaging of export goods;
b. financing imports of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to be processed for
export;
c. developing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and carrying out engineering
projects contrac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d. supporting the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s and assembling of parts
supplied by foreign buyers, and supporting compensatory trade; and
e. providing short-term working capital to production projects that
generate foreign exchang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hapter II Conditions for Borrowing
Article 3
Applicants for loans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 Marked economic results: Preference is given to borrowers who are able
to earn more foreign exchange in proportion to the money invested and
repay bank loans sooner Borrowers should be able to run their enterprises
efficiently, make the most of the imported advanced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raw materials, tap their production potential, renovate obsolete
plants and equipment,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export goo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reby earning more foreign exchange and
accumulate more funds for the country.
b. Assurance of repayment: Borrowers must give evidence of a reliable
source of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and the ability to repay loans plus
interest for which they are required to submit a schedule of repayment.
Where loans are granted to the export-goods industry, the increased output
attributed to the loan should be primarily for export and not be included
in the state domestic marketing plan. The income from the increased output
and the export proceeds in foreign exchange should first be set aside for
repayment of the bank loan. In case the goods are to be turned over to a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 for export, the borrower should sign a sales
contract with this corporation which commits the latter to repay the bank
loan in foreign exchange for the borrower.
Enterprise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port trade must submit a
document of approval sign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committing the
latter to repay the loan from its own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When
necessary, the bank may demand that some organization that has a regular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stands surety for the borrower.
c. Availability of domest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to make imported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operational: Domest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fer
to factory buildings, equipment, steam, water, electricity and fuel, raw
materials, labour force, technological expertise and funds in Renminbi
requisite to making the imported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operational.
These items must be duly arranged and approved by the Planning Commission
or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who have to list them in their plans or sign
contracts with the borrower.
d. With respect to the items mentioned above, borrowers should obtain
prior approval of higher authorities for those items that require
allotment of funds for capital construction or technological
installations.

Chapter III Applications for and Utilization of Loans, and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Applications
Article 4
Applications for loan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Bank of China (or
People's Bank of China where the Bank of China does not operate) together
with the following supporting documents: a document evidencing the
approval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by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a list of
imports the loan is to finance; a schedule proving the domest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available and a copy of the contract; a document approved
by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showing that counterpart funds in Renminbi
have been earmarked for repayment of the amount of Renminbi required for
the import of the equipment. In the case of a project where the producer
needs to repay the loan with earnings from the export of its products, the
producer should conclude with a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a contract or an
agreement on production and sales, and on the repayment of the foreign
currency borrowed.
Article 5
Applications for loans by the departments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be
examined item by item against the prerequisites for borrowing by the head
office of the Bank of China. Applications by local departments and
enterprises shall be reviewed by the Bank of China's regional branches in
th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ir respective loan quotas assigned by the head office. Cases that need
to be reviewed by the head office or ministries concerned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m for approval. In examining the applications, the Bank
should keep in touch with the departments in charge and work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m.
Article 6
After the application is approved, the borrower should sign a loan
agreement, open a loan account with the Bank of China and place an order
for imports. If the borrower fails to sign the loan agreement or submit a
list of imports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the Bank may revoke its
approval of the loan. The list of imports must be signed by the Bank
before the order is placed.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the Bank, neither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 loan is to be used nor the descriptions and
quantities of imports should be changed. The borrower should submit to the
Bank a copy of the contract signed with a foreign trader who provides the
goods. The Bank should help the borrower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loan.
Article 7
For a substantial loan, the borrower should submit a quarterly withdrawal
plan according to which the Bank will arrange the funds. In case the plan
needs to be adjusted because of poor planning or unexpected changes of
circumstances, the borrower should apply to the Bank for adjustment a
month before the end of the quarter. For failure to carry out the plan,
the borrower shall bear additional bank charges on the amount of the
withdrawal falling short of, or in excess of, the planned amounts so as to
compensate the Bank for losses in raising funds from abroad.

Chapter IV Term of Loans and Rates of Interest
Article 8
The term of the loan is to begin from the day of the withdrawal to the day
of repayment of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The term of loans for
importing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to be processed for export is
normally 1 year. The term of loans for importing equipment or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making equipment, and that of loans for other purposes shall
not exceed 3 years. Where loans take the form of buyers' credits, the
maturity shall not exceed 5 years.
Article 9
The interest rates for loans are to be determined and made public by the
head office of the Bank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of raising funds
on the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plus its handling charges.

Chapter V Repayment of Loans
Article 10
The borrower shall, in keeping with the loan agreement, repay the
principal before the loan runs out, and pay the interest regularly to the
Bank. If the borrower fails to repay, the surety is responsible for
repayment. If necessary, the Bank of China or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may force repayment by debiting the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 account of
the borrower or the surety (or by writing off the foreign exchange quota
allotted to the borrower and seizing his counterpart funds in Renminbi
earmarked for the purchase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quota).
Article 11
A borrower who has a regular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should repay the loan
from its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A borrower who i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export trade should repay the loan from export proceeds
received through a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 This corporation or some
other organization which stands surety for the borrower should issue a
certificate to "repay foreign exchange quota" against which the borrower
may purchase foreign exchange with Renminbi from the Bank of China to
repay the loan.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rom processing raw materials
and assembling parts provided by foreign buyers or earnings from
compensatory trade must first be set aside for repayment of the loan.
Article 12
Loans made to finance a construction project by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y be repaid out of profits derived from the increased output, out of
depreciation reserves for fixed assets, or out of changes payable to the
government for the use of fixed assets. Enterprises that are authorized
to retain a portion of their profits may make repayment from the retained
profits after deductions for the staff's welfare fund and bonus fund.
However, deduc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fund and for retention
of increased profits are not allowed. Loans to collectively owned township
enterprises may be repaid out of profits derived from the increased output
(profits before tax) or from depreciation reserves for fixed assets.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is not allowed to collect profits or demand payment
out of the project financed by the bank loan before the loan is repaid. If
the above-mentioned funds are sufficient to repay the loan and a surplus
remains, income tax shall be paid on the surplus or a percentage of
profits shall be turned over to the government as required. If not, the
deficit may,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tax authorities, be covered by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on the increased output which would
otherwise be collected. When applying for the loan, the borrower should
send a copy of the application to the tax authorities for the record.

Chapter VI Buyers' Credits
Article 13
When loans are provided in the form of the buyers' credits, the following
rules shall apply, apart form other provisions in the Measures:
a. The borrower must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in the buyer's credit
agreement that the Bank of China has signed with a foreign bank and must
place orders for imports from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foreign bank is
located.
b. The borrower must indicate in the order for imports that the buyer's
credit is to be used for payment. The commercial contract signed between a
Chinese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 and the foreign seller should indicate
the name of the bank providing the buyer's credit.
c. At the time the commercial contract is signed, the Bank of China shall
negotiate with the foreign bank providing the buyer's credit and sign an
agreement on the drawdown of the credit. The agreement shall be signed by
head office of the Bank of China or by one of its branches with its
authorization.

Chapter VII Loan Administration
Article 14
Choosing the best possible loanees. The Borrower must maximize the
effective productivity of the loan by relying on cost accounting.
Preference is given to the borrower who earns more foreign exchange in
proportion to the amount of the loan granted and makes repayment sooner.
The borrower who performs poorly or who is unable to repay his loan upon
maturity, will not receive further loans until he shows improvement in
management.
Article 15
Clearly specify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Both the Bank and the borrower
shall abide by the loan agreement: the Bank undertakes to provide the
loanable funds; the borrower undertakes to draw on the loan and utilize
its productive potential effectively. The Bank shall raise the interest by
10-50% for overdue loans counting from the maturity date, and by 100% for
loans diverted to uses other than those authorized by the bank.
Article 16
Exercising bank supervision. The Bank shall inquire into each project
before financing it, examine the borrower's application before approving
it and overse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rrower after the loan is granted.
The Bank has the duty to help the borrower achieve its economic goals. In
this way the bank shall fulfil its role of promoting, regulating and
supervising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borrower.
For large loans, the Bank shall sit in on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borrower and the foreign supplier and make suggestions as to the preferred
currency for making payment and the method of payment. The borrower must
provide the bank with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documents, statistics and
a duplicate of the relevant contract. The borrower shall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violation of government decrees and policies; failure to
abide by the regulations, the contract or the agreement; dissip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or failure to repay the loan when due. At the same time
the Bank may take such disciplinary actions as suspending or recalling the
loan before maturity, raising the interest rate or even suing the borrower
in a court of law.

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17
On the date these Measures come into force, Regulations for Providing
Short-term Loans in Foreign Currency,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n
September 29, 1978, shall no longer be valid except for loans and loan
agreements previously approved and sign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formulated separately by the Bank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冰岛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国政府 冰岛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冰岛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冰岛共和国政府,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人的范围
  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第二条 税种范围
  一、本协定适用于由缔约国一方或其地方当局对所得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如何。
  二、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来自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以及对资本增值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三、本协定适用的现行税种是:
  (一)在冰岛共和国:
  1.国民所得税;
  2.特别国民所得税;
  3.市镇所得税;和
  4.对银行机构取得的所得征收的税收;
  (以下简称“冰岛税收”)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个人所得税;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3.地方所得税。
  (以下简称“中国税收”)
  四、本协定也适用于本协定签订之日后征收的属于增加或者代替第三款所列现行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将各自税法所作出的实质变动,在其变动后的适当时间内通知对方。

  第三条 一般定义
  一、在本协定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的以外:
  (一)“冰岛”一语是指冰岛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冰岛共和国领土,以及按照冰岛法律和国际法,冰岛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土自然资源主权权利的毗连冰岛海的任何区域;
  (二)“中国”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实施有关中国税收法律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土资源以及海底以上水域资源的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
  (三)“缔约国一方”和“缔约国另一方”的用语,按照上下文,是指冰岛或者中国;
  (四)“税收”一语按照上下文,是指冰岛税收或者中国税收;
  (五)“人”一语包括个人、公司和其他团体;
  (六)“公司”一语是指法人团体或者在税收上视同法人团体的实体;
  (七)“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用语,分别指缔约国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
  (八)“国民”一语是指:
  1.任何具有缔约国一方国藉的个人;
  2.任何按照缔约国一方现行法律取得其地位的法人、合伙企业或团体;
  (九)“国际运输”一语是指缔约国一方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不包括仅在缔约国另一方各地之间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
  (十)“主管当局”一语是指:
  1.在冰岛方面,财政部长或其援权的代表;
  2.在中国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援权的代表。
  二、缔约国一方在实施本协定时,对于未经本协定明确定义的用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的以外,应当具有该缔约国适用于本协定的税种的法律所规定的含义。

  第四条 居民
  一、在本协定中,“缔约国一方居民”一语是指按照该缔约国法律,由于住所、居所、总机构所在地、管理机构所在地,或者其它类似的标准,在该缔约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二、由于第一款的规定,同时为缔约国双方居民的个人,其身份应按以下规则确定:
  (一)应认为是其有永久性住所所在缔约国的居民;如果在缔约国双方同时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与其个人和经济关系更密切(重要利益中心)所在缔约国的居民;
  (二)如果其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无法确定,或者在缔约国任何一方都没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其有习惯性居住处所在国的居民;
  (三)如果其在缔约国双方都有,或者都没有习惯性居处,应认为是其国民所属缔约国的居民;
  (四)如果其同时是缔约国双方的国民,或者不是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国民,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通过协商解决。
  三、由于第一款的规定,除个人以外,同时为缔约国双方居民的人,其居民身份应由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相互协商确定。

  第五条 常设机构
  一、在本协定中,“常设机构”一语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
  二、“常设机构”一语特别包括:
  (一)管理场所;
  (二)分支机构;
  (三)办事处;
  (四)工厂;
  (五)作业场所;和
  (六)矿场、油井或气井、采石场或者其它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三、“常设机构”一语包括:
  (一)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或者与其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但仅以该工地、工程或活动连续十二个月以上的为限;
  (二)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雇员或者雇用的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为同一个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提供的劳务,包括咨询劳务,仅以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为限。
  四、虽有本条上述各款规定,“常设机构”一语应认为不包括:
  (一)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目的而使用的设施;
  (二)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的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库存;
  (三)专为另一企业加工的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库存;
  (四)专为本企业采购货物或者商品,或者搜集情报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
  (五)专为本企业进行其它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
  (六)专为本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活动的结合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如果由于这种结合使该固定营业场所的全部活动属于准备性质或辅助性质。
  五、虽有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当一个人(除适用第六款规定的独立代理人以外)在缔约国一方代表缔约国另一方的企业进行活动,有权并经常行使这种权利以该企业的名义签订合同,这个人为该企业进行的任何活动,应认为该企业在该缔约国一方设有常设机构。除非这个人通过固定营业场所进行的活动限于第四款的规定,按照该款规定,不应认为该固定营业场所是常设机构。
  六、缔约国一方企业仅通过按常规经营本身业务的经纪人、一般佣金代理人或者任何其他独立代理人在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不应认为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设有常设机构。但如果这个代理人的活动全部或几乎全部代表该企业,不应认为是本款所指的独立代理人。
  七、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控制或被控制于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公司或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的公司(不论是否通过常设机构),此项事实不能据以使任何一方公司构成另一方公司的常设机构。

  第六条 不动产所得
  一、缔约国一方居民从位于缔约国另一方的不动产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不动产”一语应当具有财产所在地的缔约国的法律所规定的含义。该用语在任何情况下应包括附属于不动产的财产,农业和林业所使用的牲畜和设备,有关地产的一般法律规定所适用的权利,不动产的用益权以及由于开采或有权开采矿藏、水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取得的不固定或固定收入的权利。船舶和飞机不应视为不动产。
  三、第一款的规定应适用于从直接使用、出租或者任何其它形式使用不动产取得的所得。
  四、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规定也适用于企业的不动产所得和用于进行独立个人劳务的不动产所得。

  第七条 营业利润
  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的利润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但该企业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的除外。如果该企业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其利润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但应仅以属于该常设机构的利润为限。
  二、除适用第三款的规定以外,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应将该常设机构视同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独立分设企业,并同该常设机构所隶属的企业完全独立处理,该常设机构可能得到的利润在缔约国各方应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三、在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时,应当允许扣除其进行营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行政和一般管理费用,不论其发生于该常设机构所在国或者其它任何地方。
  四、如果缔约国一方习惯于以企业总利润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所属各单位的方法来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则第二款规定并不妨碍该缔约国按这种习惯分配方法确定其应纳税的利润。但是,采用的分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与本条所规定的原则一致。
  五、不应仅由于常设机构为企业采购货物或商品,将利润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六、在上述各款中,除有适当的和充分的理由需要变动外,每年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属于常设机构的利润。
  七、利润中如果包括本协定其它各条单独规定的所得项目时,本条规定不应影响其它各条的规定。

  第八条 海运和空运
  一、缔约国一方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国际运输业务所取得的利润,应仅在该国征税。
  二、第一款规定也适用于参加合伙经营、联合经营或者参加国际经营机构取得的利润。

  第九条 联属企业
  一、当:
  (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或资本,或者
  (二)同一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或资本,
  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二、缔约国一方将缔约国另一方已征税的企业利润,而这部分利润本应由该缔约国一方企业取得的,包括在该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利润内,并且加以征税时,如果这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该缔约国另一方应对这部分利润所征收的税额加以调整,在确定上述调整时,应对本协定其它规定予以注意,如有必要,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相互协商。

  第十条 股息
  一、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股息,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然而,这些股息也可以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按照该缔约国法律征税。但是,如果收款人是股息受益所有人,则所征税款:
  (一)如果受益所有人是拥有支付股息公司的资本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公司(合伙企业除外),不应超过股息总额的百分之五;
  (二)在其它情况下,不应超过股息总额的百分之十。
  本款不应影响对该公司支付股息前的利润所征收的税收。
  三、本条“股息”一语是指从股份或者非债权关系分享利润的权利取得的所得,以及按照分配利润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法律,视同股份所得同样征税的其它公司权利取得的所得。
  四、如果股息受益所有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另一方,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进行营业或者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固定基地从事独立个人劳务,据以支付股息的股份与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不适用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适用第七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
  五、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从缔约国另一方取得利润或所得,该缔约国另一方不得对该公司支付的股息征收任何税收。但支付给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股息或者据以支付股息的股份与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除外。对于该公司的未分配的利润,即使支付的股息或未分配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是发生于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利润或所得,该缔约国另一方也不得征收任何税收。

  第十一条 利息
  一、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利息,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然而,这些利息也可以在该利息发生的缔约国,按照该缔约国的法律征税。但是,如果收款人是利息受益所有人,则所征税款不应超过利息总额的百分之十。
  三、虽有第二款的规定,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政府的利息,应在首先提及的缔约国一方免税。
  四、在第三款中,“政府”一语
  (一)在冰岛方面,是指冰岛政府,并应包括:
  1.冰岛中央银行;
  2.工业贷款基金;
  3.工业开发基金;
  4.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随时协商同意的,由冰岛政府全部或主要拥有的任何机构。
  (二)在中国方面,是指中国政府,并应包括:
  1.中国人民银行;
  2.国家开发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4.中国农业开发银行;
  5.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随时协商同意的,由中国政府全部或主要拥有的任何机构。
  五、本条“利息”一语是指从各种债权取得的所得,不论其有无底押担保或者是否有权分享债务人的利润;特别是从公债、债券或者信用债券取得的所得,包括其溢价和奖金。由于延期支付的罚款,不应视为本条所规定的利息。
  六、如果利息受益所有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在利息发生的缔约国另一方,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进行营业或者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固定基地从事独立个人劳务,据以支付该利息的债权与该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不适用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适用第七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
 七、如果支付利息的人为缔约国一方政府、其地方当局或该缔约国居民,应认
为该利息发生在该缔约国。然而,当支付利息的人不论是否为缔约国一方居民,在缔约国一方设有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支付该利息的债务与该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并由其负担该利息,上述利息应认为发生于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所在缔约国。
 八、由于支付利息的人与受益所有人之间或者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就有关债权所支付的利息数额超出支付人与受益所有人没有上述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时,本条规定应仅适用于后来提及的数额。在这种情况下,对该支付款项的超出部分,仍应按各缔约国的法律征税,但应对本协定其它规定予以适当注意。

  第十二条 特许权使用费
  一、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特许权使用费,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然而,这些特许权使用费也可以在其发生的缔约国,按照该缔约国的法律征税。但是,如果收款人是特许权使用费受益所有人,则所征税款不应超过特许权使用费总额的百分之十。
  三、本条“特许权使用费”一语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文学、艺术或科学著作,包括电影影片、无线电或电视广播使用的胶片、磁带的版权,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设计或模型、图纸、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或者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科学设备或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
  四、如果特许权使用费受益所有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在特许权使用费发生的缔约国另一方,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进行营业或者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固定基地从事独立个人劳务,据以支付该特许权使用费的权利或财产与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不适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适用第七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
  五、如果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人是缔约国一方政府、其地方当局或该缔约国居民,应认为该特许权使用费发生在该缔约国。然而,当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人不论是否为缔约国一方居民,在缔约国一方设有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支付该特许权使用费的义务与该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有联系,并由其负担这种特许权使用费,上述特许权使用费应认为发生于该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所在缔约国。
  六、由于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人与受益所有人之间或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就有关使用、权利或情报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数额超出支付人与受益所有人没有上述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时,本条规定应仅适用于后来提及的数额。在这种情况下,对该支付款项的超出部分,仍应按各缔约国的法律征税,但应对本协定其它规定予以适当注意。

  第十三条 财产收益
  一、缔约国一方居民转让第六条所述位于缔约国另一方的不动产取得的收益,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转让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营业财产部分的动产,或者缔约国一方居民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固定基地的动产取得的收益,包括转让常设机构(单独或者随同整个企业)或者固定基地取得的收益,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三、缔约国一方企业转让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或飞机,或者转让属于经营上述船舶、飞机的动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 
  四、转让一个公司财产股份的股票取得的收益,该公司的财产又主要直接或者间接由位于缔约国一方的不动产所组成,可以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五、转让第四款所述以外的其它股票取得的收益,该项股票又相当于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可以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六、转让上述各款所述财产以外的其它财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转让者为其居民的缔约国征税。

  第十四条 独立个人劳务
  一、缔约国一方居民由于专业性劳务或者其它独立性活动取得的所得,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但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在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一)在缔约国另一方为从事上述活动设有经常使用的固定基地。在这种情况下,该缔约国另一方可以仅对属于该固定基地的所得征税; 
  (二)在有关历年中在缔约国另一方停留连续或累计超过一百八十三天。在这种情况下,该缔约国另一方可以仅对在该缔约国进行活动取得的所得征税。
  二、“专业性劳务”一语特别包括独立的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或教学活动,以及医师、律师、工程师、建筑师、牙医师和会计师的独立活动。

  第十五条 非独立个人劳务
  一、除适用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以外,缔约国一方居民因受雇取得的薪金、工资和其它类似报酬,除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受雇的活动以外,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在该缔约国另一方从事受雇的活动取得的报酬,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虽有第一款的规定,缔约国一方居民因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受雇的活动取得的报酬,同时具有以下三个条件的,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一)收款人在有关历年中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停留连续或累计不超过一百八十三天;
  (二)该项报酬由并非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雇主支付或代表该雇主支付;
  (三)该项报酬不是由雇主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所负担。
  三、虽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在缔约国一方企业经营国际运输的船舶或飞机上从事受雇的活动取得的报酬,可以在该缔约国征税。

  第十六条 董事费
  缔约国一方居民作为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取得的董事费和其它类似款项,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第十七条 艺术家和运动员
  一、虽有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缔约国一方居民,作为表演家,如戏剧、电影、广播或电视艺术家、音乐家或作为运动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其个人活动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虽有第七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表演家或运动员从事其个人活动取得的所得,并非归属表演家或运动员本人,而是归属于其他人,可以在该表演家或运动员从事其活动的缔约国征税。
  三、虽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作为缔约国一方居民的表演家或运动员在缔约国另一方按照缔约国双方政府的文化交流项目进行活动取得的所得,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应予免税。

  第十八条 退休金
  一、除适用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因以前的雇佣关系支付给缔约国一方居民的退休金和其它类似报酬,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二、虽有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缔约国一方的社会保险立法或为社会福利的目的由缔约国一方组织的公共计划支付的退休金和其它类似款项,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第十九条 政府服务
  一、(一)缔约国一方政府或其地方当局对向其提供服务的个人支付退休金以外的薪金、工资和其它类似报酬,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二)但是,如果该项服务是在缔约国另一方提供,而且提供服务的个人是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并且该居民:
  1.是该缔约国另一方国民;或者
  2.不是仅由于提供该项服务,而成为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居民,
  该项薪金、工资和其它类似报酬,应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一)缔约国一方政府或其地方当局支付或者从其建立的基金中支付给向其提供服务的个人的退休金,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二)但是,如果提供服务的个人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并且是其国民的,该项退休金应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三、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应适用于向缔约国一方政府或其地方当局举办的事业提供服务取得的薪金、工资和其它类似报酬。

  第二十条 教师和研究人员
  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紧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主要是为了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为该缔约国一方政府承认的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该缔约国一方应自其第一次达到之日起,三年内免予征税。

  第二十一条 学生和实习人员
  学生、企业学徒或实习生是、或者在紧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仅由于接受教育或培训的目的,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对其为了维持生活、接受教育或培训的目的收到或取得的下列款项或所得,该缔约国一方应免予征税:
  (一)为了维持生活、接受教育、学习、研究或培训的目的,从该缔约国一方境外取得的款项;
  (二)政府或科学、教育、文化机构或其他免税组织给予的助学金、奖学金或奖金。

  第二十二条 其它所得
  一、缔约国一方居民取得的各项所得,不论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凡本协定上述各条未作规定的,应仅在该缔约国一方征税。
  二、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不动产所得以外的其它所得,如果所得收款人为缔约国一方居民,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或者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在该缔约国另一方从事独立个人劳务,据以支付所得的权利或财产与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不适用第一款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分别适用第七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消除双重征税方法
  一、在冰岛,消除双重征税如下:
  (一)冰岛居民取得的所得,按照本协定规定应仅在或可以在中国征税时,除适用第(二)项规定以外,冰岛应允许在其缴纳的所得税中扣除从中国取得的所得缴纳的那部分所得税。
  (二)冰岛居民取得的所得项目,按照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三款、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可以在中国征税时,冰岛应允许从对该居民的所得征收的税收中扣除,扣除额等于在中国缴纳的税额。然而,该项扣除不应超过对属于来源于中国的所得项目在扣除前计算征收的那部分税额。
  (三)在第(二)项所述的扣除中,中国税收应视为已经按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二款和第十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税率支付。本项规定应仅适用于本协定生效起的第一个十年。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可以相互协商延长此期限。
  二、在中国,消除双重征税如下:
  (一)中国居民从冰岛取得的所得,按照本协定规定在冰岛缴纳的税额,可以在对该居民征收的中国税收中抵免。但是,抵免额不应超过对该项所得按照中国税法和规章计算的中国税收数额。
  (二)从冰岛取得的所得是冰岛居民公司支付给中国居民公司的股息。同时该中国居民公司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不少于百分之十的,该项抵免应考虑支付该股息公司就该项所得缴纳的冰岛税收。

  第二十四条 无差别待遇
  一、缔约国一方国民在缔约国另一方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应与该缔约国另一方国民在相同情况下,负担或可能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同或比其更重。虽有第一条的规定,本款规定也应适用于不是缔约国一方或者双方居民的人。
  二、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常设机构的税收负担,不应高于该缔约国另一方对其本国进行同样活动的企业。本规定不应理解为缔约国一方由于民事地位、家庭负担给予该缔约国居民的任何扣除、优惠和减免也必须给予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
  三、除适用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八款或第十二条第六款规定外,缔约国一方企业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和其它款项,在确定该企业应纳税利润时,应与在同样情况下支付给该缔约国一方居民同样予以扣除。
  四、缔约国一方企业的资本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间接为缔约国另一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居民拥有或控制,该企业在该缔约国一方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应与该缔约国一方其它同类企业的负担或可能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同或比其更重。
  五、虽有第二条的规定,本规定应适用各种税收。

  第二十五条 协商程序
  一、当一个人认为,缔约国一方或者双方所采取的措施,导致或将导致对其不符合本协定规定的征税时,可以不考虑各缔约国国内法律的补救办法,将案情提交本人为其居民的缔约国主管当局;或者如果其案情属于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可以提交本人为其国民的缔约国主管当局。该项案情必须在不符合本协定规定的征税措施第一次通知之日起,三年内提出。
  二、上述主管当局如果认为所提意见合理,又不能单方圆满解决时,应设法同缔约国另一方主管当局相互协商解决,以避免不符合本协定的征税。达成的协议应予执行。而不受各缔约国国内法律的时间限制。
  三、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通过协议设法解决在解释或实施本协定时所发生的困难或疑议,也可以对本协定未作规定的消除双重征税问题进行协商。
  四、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为达到第二款和第三款的协议,可以相互直接联系。为有助于达成协议,双方主管当局的代表可以进行会谈,口头交换意见。

  第二十六条 情报交换
  一、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交换为实施本协定的规定所需要的情报,或缔约国双方关于本协定所涉及的税种的国内法律的规定所需要的情报(以根据这些法律征税与本协定不相抵触为限),特别是防止偷漏税的情报。情报交换不受第一条的限制。缔约国一方收到的情报应与按照该国国内法规定取得的情报同样作密件处理,仅应告知与本协定所含税种有关的查定、征收、执行、起诉或裁决上诉有关的人员或当局(包括法院和行政管理部门)。上述人员或当局仅为上述目的使用该情报,但可以在公开法庭的诉讼程序或法庭判决中公开有关情报。
  二、第一款的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被理解为缔约国一方有以下义务:
  (一)采取与该缔约国或缔约国另一方法律和行政惯例相违背的行政措施;
  (二)提供按照该缔约国或缔约国另一方法律或正常行政渠道不能得到的情报;
  (三)提供泄露任何贸易、经营、工业、商业、专业秘密、贸易过程的情报或者泄露会违反公共政策(公共秩序)的情报。

  第二十七条 外交代表和领事官员
  本协定应不影响按国际法一般规则或特别协定规定的外交代表或领事官员的税收特权。

  第二十八条 生效
  本协定在缔约国双方交换外交照会确认已履行为本协定生效所必需的各自的法律程序之日起的第三十天开始生效。本协定将适用于在协定生效年度的次年一月一日或以后开始的纳税年度中取得的所得。

  第二十九条 终止
  本协定应长期有效。但缔约国任何一方可以在本协定生效之日起满五年后任何历年六月三十日或以前,通过外交途径书面通知对方终止本协定。在这种情况下,本协定对终止通知发出年度的次年一月一日或以后开始的纳税年度中取得的所得停止有效。
  下列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援权,已在本协定上签字为证。
  本协定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三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冰岛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如在解释上遇有分岐,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冰岛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仲藜(签字)               弗·索菲松(签字)

                议定书

  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冰岛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时(以下简称“本协定”),下列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应作为本协定的组成部分:

 一、关于第四条
  在中国:“总机构”一语是指依照中国法律组成法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负责该企业经营管理与控制的中心机构。

 二、关于第十条
  虽有本协定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冰岛法律,由冰岛居民公司支付的股息可以在该公司所得税的应税利润中扣除或作为营业亏损结转。由该公司支付给中国居民的股息也可以按照冰岛法律在冰岛征税,但如果收款人是股息受益所有人,则就可以从公司应税利润部分扣除的股息或可以作为该公司营业亏损结转的股息所征收的税收,不应超过百分之十五。

 三、关于第十二条
  在实施本协定第十二条第二款时,从租赁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应按该项特许权使用费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征税。
  下列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已在本议定书上签字为证。
  本议定书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三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冰岛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如在解释上遇有分岐,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冰岛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仲藜(签字)          弗·索菲松(签字)